News
News

News

狂飙:中国集成电路出口份额节节攀高,28nm制程芯片占据主导!
admin| 2025-03-10| Return
据海关统计,2025年前两个月,我国货物贸易进出口总值为6.54万亿元人民币,同比下降1.2%。由于今年前两个月比去年同期少2个工作日,剔除不可比因素后,进出口实际增长1.7%。其中,出口3.88万亿元,增长3.4%;进口2.66万亿元,下降7.3%。按美元计价,前两个月进出口总值为9093.7亿美元,下降2.4%。其中,出口5399.4亿美元,增长2.3%;进口3694.3亿美元,下降8.4%。
在具体产品方面,2025年前两个月,我国集成电路出口额达1804.4亿元,同比增长13.2%。进口方面,机电产品进口额为1万亿元,增长3.2%。其中,集成电路进口量为834.6亿个,增加6.3%,进口额为4022.8亿元,增长3.9%;汽车进口量为5.6万辆,减少45.8%,进口额为216亿元,下降49.7%。
据国联证券研报,中国半导体市场约占全球半导体市场的三成。中国企业正在大规模投入传统芯片制造,这一举措恰逢全球芯片产业即将迎来复苏的时点(28nm等成熟制程)。机构统计显示,2023年中国大陆半导体厂商产能同比增长12%,达到每月760万片晶圆。预计到2024年,中国大陆芯片制造商将新增18个项目,产能同比增加13%,达到每月860万片晶圆。
然而,由于美国等[敏感词]对先进设备实施出口管制,中国大陆企业转而扩大对成熟制程(28nm及更成熟制程)的投入。预计到2027年,中国大陆成熟制程产能占比可达39%。
随着全球半导体行业竞争愈发激烈,中国在成熟制程芯片制造和硅片生产领域正逐渐崭露头角,对全球市场构成了深远影响。传统上,成熟制程节点(即大于20nm的节点)一直是非前沿芯片制造商的主要优势所在,主要为消费电子、汽车电子等领域提供支持,并为整个芯片行业的研发部门提供了宝贵的利润来源。然而,随着中国的迅猛崛起,特别是在硅片制造方面,西方半导体企业面临着前所未有的压力。
在过去,成熟制程节点芯片的生产主要由一些传统的大型半导体公司主导,如美国的英特尔、德州仪器(TI)以及日本的瑞萨电子等。这些公司依靠成熟制程工艺(通常是28nm及以上的节点),为家用电器、汽车、工业设备等多个领域提供大量芯片产品。
尽管中国在传统制程节点芯片生产方面的增长势头强劲,但也存在潜在的市场风险——供应过剩。IDC分析师指出,随着中国企业的大规模扩张,成熟节点芯片的供给已经开始出现过剩现象,市场的供需平衡受到影响。许多中国企业过度依赖本土市场,这种过度依赖可能导致产能过剩,进而引发价格战的恶性循环。
此外,随着中国晶圆厂数量不断增加,西方公司将不得不面对越来越激烈的市场竞争。价格下降将直接影响这些企业的利润水平。在这种情况下,西方公司很可能会加大创新投入,寻求技术突破以保持竞争力,但这需要巨大的资金和时间投入,短期内难以迅速扭转局势。

WeChat

TANi Semiconductor Co., Ltd
Professional semiconductor discrete device manufacturing and solution provider
Address: No. 19-4 Donghai 1st Street, Zhubei City, Hsinchu County, Taiwan
Email: tani@tanisemi.com
Website: www.tanisemi.com
Online Service